白忙活? 美制造业回流梦碎! 两项数据出炉, 用工荒海运疲软双暴击
- 2025-07-25 09:38:35
- 342
“把制造业带回美国,让美国再次伟大”,特朗普说的很好听,但实际结果可能是白忙活一场。
他想得是通过一系列政策如关税手段、对外施压逼迫他国投资、减税政策等,来促使美国海外制造业回流,以增加国内就业岗位,重振美国制造业经济。
但经济学家早就指出这实际不可行,没有考虑到引进投资后续继续推进制造业发展的难度和美国现实国情,而近期美国发布的两项关键数据也印证了这些担忧确有道理。
美制造业回流撞上企业“用工荒”
美国《纽约时报》在近日的文章中称,美国“赌博式”发动了一场全球贸易战,以为对其他国家商品征税,就能让制造工厂轰轰烈烈地回归美国。
虽然确实有不少国家在和美国谈妥贸易协定的同时表示愿意加大对美投资,把产线转移到美国。
但现实情况是,即便是现在,美国工厂都现存40万到50万个岗位缺口难以填补,这将是美国重振制造业的“顽固障碍”。
美国卡托研究所 2024 年的民调显示,80% 的受访者认为制造业就业对国家有利,但仅有 25% 的人认为自己从事制造业会受益。
美国人对制造业工作存在抵触情绪,认为其工作环境差、社会认同度低,多数人不愿进工厂工作,导致就业意愿低。
而且制造业长期空心化使相关人才培养体系萎缩,大量失业人员多是传统工人,难以满足如今高端制造业对技术熟练和高学历工人的需求,劳动力结构失衡。
超过 65% 的制造业公司表示,招聘和留住工人是它们面临的首要业务挑战。据美国普查局调查,20% 的美国工厂因劳动力供应不足无法满负荷运转。
外国资本来美后,固然厂可以建,实业投资可以搞,但美国的劳动力成本高,从事制造业的工人平均工资远高于一些发展中国家。
同时,受通胀等因素影响,美国工厂建设年化支出大幅增加,且现有工厂老化严重,新建或翻新工厂成本高昂。
再加上基础设施落后,如电网老化、交通设施陈旧等,这会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和时间成本。
问题太多,劣势明显,政策还在帮倒忙
厂子建好了,但是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与亚洲等地成熟的供应链、高效的制造能力、熟练的技术工人和成本优势相比,劣势太明显,最终可能只会白忙活一场。
况且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完整的产业生态,包括上下游产业链配套、供应商网络等。
美国制造业长期外迁,导致国内产业配套体系被削弱,许多零部件可能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增加了运输成本和供应链风险,难以形成高效的生产体系,不利于制造业大规模回流。
更要命的是,美国政府的一些政策不仅没有助力,反而起到了阻碍作用。
美国之前打击移民、驱逐非法入境者,在全加州都闹得沸沸扬扬,这更是加剧了工厂和建筑工地劳动力短缺。
本来在美国制造业一线,最卷最卖力的就是这波人,凭着这些人可以压榨厂子成本还能降一降,现在可倒好,全被美国自己赶跑了。
而且与各国谈判后,普遍的高额的关税令他国原材料、零部件、机器等成本增加,更是雪上加霜。
而且美国长期存在过度金融化,。
在 “股东至上” 的公司治理逻辑下,企业高管更倾向于通过财务操作提升公司市值,资本更青睐高收益、低风险的金融资产,而非制造业领域。
这种经济结构和企业治理模式难以在短期内改变,即使政府采取一些激励措施,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产业空心化问题。
港口数据显现危机
另一项数据对美国经济而言,短期内可能更为致命。
据西班牙《经济学家报》网站 7 月 21 日报道,美国的关税政策正在让美国的国际贸易陷入困境。关税政策的影响已经在港口显现。
根据彭博社的数据,6 月美国港口接收的进口产品集装箱数量已连续第二个月下降,自 2020 年以来首次在二季度出现负增长。
根据贸易分析师约翰・麦考恩 20 日发布的月度报告,6 月美国入境集装箱数量同比下降 7.9%,而 5 月下降 6.6%。
该报告汇总了美国十大港口的数据。
5 月和 6 月的大幅下滑完全抵消了 4 月实现的近 10% 的增长。当时企业试图在关税措施生效前加速采购,以便在未来数月使用库存。
但现在这一效应已经耗尽,带来的结果是二季度集装箱运输量同比下降 1.8%。
美国这种级别的集装箱运输量下降,近几十年来,只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和新冠疫情期间发生过。
美国港口海运贸易的疲软也体现在中国运往美国西海岸的集装箱运费上,该运费已经连续五周下降。
报道称,美国集装箱运输量减少 25%“是完全有可能的”,这将 “直接导致美国年度对外贸易额减少 5100 亿美元”。
虽然特朗普对把数百万就业机会带回美国,这一目标展现出近乎偏执的“疯狂”。
但在用工荒和贸易下滑双暴击下,局面不太乐观。
- 上一篇: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百个成绩突出账号
- 下一篇:苏醒说还不知道披荆斩棘即将面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