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成AMC“摇钱树”, 中信金融资产“狂买”光大银行
- 2025-07-26 04:37:39
- 439
短短半年间,中信金融资产“狂扫”光大银行5.43亿股,使其持仓市值推高至195.22亿元。此外,中信金融资产还出现在中国银行和中信银行的港股股东行列,合计持仓超900亿元。这或说明在不良资产主业承压的背景下,银行股凭借其特性,逐渐成为中信金融资产优化资产配置、增厚利润的“关键棋子”。
中信金融资产大手笔增持光大银行股权。
7月23日晚间,光大银行发布公告称,中信金融资产在2025年1月20日至7月22日期间,累计增持该行5.43亿股,持股比例由7.08%提升至8.00%。按当前股价估算,其持股市值已上升至约195.22亿元。
除光大银行外,中信金融资产近期也在持续增持其他银行股。公开信息显示,仅2025年6月单月,中信金融资产便增持中国银行H股23.84亿股。按披露的每股平均价计算,当月增持耗资约109.83亿元。
6月23日,据港股披露易信息,中信金融资产共持有中信银行11.23亿股H股,约占H股总股本的7.55%。按当前市价估算,这部分持仓市值约为85.73亿港元。
综合上述情况,中信金融资产目前已出现在光大银行、中国银行和中信银行的主要股东行列中。初步估算,其在这三家银行的合计持仓市值约为921.84亿元。
事实上,与过往谋求银行牌照或控股权的战略不同,中信金融资产对上市银行的布局,更多是基于财务投资考量,旨在获取投资收益并优化资产配置。
以光大银行为例,截至当前,光大银行的股价为4.13元/股,较中信金融资产此前3.35元/股的转股价格上涨了23.28%。此外,2023年、2024年,中信金融资产获得来自光大银行的股息收入共15.19亿元,进一步增厚了其投资回报。
中信金融资产“扫货”银行股
今年以来,中信金融资产持续在市场上增持银行股。
7月23日晚间,光大银行发布公告称,其股东权益变动触及1%整数倍。公告显示,在2025年1月20日至7月22日期间,中信金融资产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光大银行股份共计5.43亿股,持股比例由7.08%提升至8.00%。
具体来看,此次增持包括光大银行A股2.64亿股和H股2.79亿股。根据统计,增持期间光大银行A股均价为3.94元/股,H股均价为3.44港元/股。按此均价计算,中信金融资产此次增持耗资合计约19.14亿元。
据了解,中信金融资产此前持有的光大银行股权主要来源于可转债转股。2023年3月,在光大银行300亿元可转债到期前,中信金融资产将其持有的1.40亿张可转债转换为普通股。转股完成后,中信金融资产持有光大银行41.85亿股,约占总股本的7.08%。
因此,本次增持是中信金融资产在转股之后,首次通过二级市场大规模增持光大银行股票。截至公告日,中信金融资产合计持有光大银行约47.27亿股,约占其总股本的8.00%。按当前股价估算,其持股市值已上升至约195.22亿元。
事实上,中信金融资产此次增持光大银行早有迹可循。该公司曾于2024年11月发布公告披露,其临时股东大会已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推进投资配置的议案》,明确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使用不超过40亿元自有资金增持光大银行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在该议案中,除增持光大银行外,中信金融资产还计划投入不超过260亿元资金增持中国银行。
根据港股披露易数据,自2024年11月以来,中信金融资产已多次增持中国银行H股。其中,仅在2025年6月,中信金融资产便增持该行H股23.84亿股。按披露的每股平均价计算,中信金融资产仅在6月就耗资约109.83亿元增持中国银行H股。
此次增持后,中信金融资产累计持有的中国银行H股数量已达150.72亿股,占其H股总股本的18.02%。按当前市价估算,这部分H股持仓市值约为712.75亿港元。
除了光大银行及中国银行外,中信金融资产还持有中信银行H股股权。据港股披露易,6月23日,中信金融资产共持有中信银行11.23亿H股,约占H股总股本的7.55%。按当前市价估算,这部分H股持仓市值约为85.73亿港元。
综上,截至当前,中信金融资产共出现在光大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的股东行列中,合计持仓市值约为921.84亿元。
当前,除中信金融资产外,其他AMC也在增持银行股。
2025年6月,在民生银行举行的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上,该行完成了17项议案的审议。其中一项是选举郑海阳为该行非执行董事,资料显示,郑海阳系现任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资产”)副总裁。
对此,据财新报道,民生银行副行长李彬在回答股东问题时指出,根据监管规定与该行《公司章程》,持有3%以上的股东有权提出董事候选人。目前,长城资产已达到该标准。
同月,浦发银行也发布公告表示,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信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达投资”)将其持有的1.18亿张“浦发转债”转换为9.12亿股浦发银行普通股。此次转股完成后,信达投资的持股比例达到3.01%,将跻身该行前十大股东行列。
为何看上银行股?
纵观发展历程,四大AMC曾长期热衷于布局商业银行。
在早期拓展阶段,四大AMC曾积极谋求银行牌照或控股地位。例如,信达资产收购南洋商业银行控股权,东方资产成为大连银行控股股东,长城资产成为长城华西银行第一大股东,中信金融资产的前身为华融资产则主导设立了华融湘江银行。
然而,随着监管引导AMC回归不良资产经营主业,四大AMC逐步剥离其持有的银行股权。长城资产将其持有的长城华西银行40.92%股权转让给四川银行;华融资产中信金融资产完成对华融湘江银行股权的出售;信达资产也相继转让了所持的天津农商银行和哈尔滨银行股权。
而与过往谋求银行牌照或控股权的战略不同,当前AMC对上市银行的布局,更多是基于财务投资考量,旨在获取投资收益并优化资产配置。
据了解,当前AMC的不良资产主业经营压力依然较大。以中信金融资产为例,其2024年报显示,报告期内该公司不良资产经营分部实现营业收入906.71亿元,同比增加237.16亿元。然而,该分部呈现“增收不增利”态势,同期实现税前利润64.81亿元,同比减少79.28亿元。
深入分析其收入结构可见,中信金融资产的不良债权资产收入自2020年起已连续五年下滑。2019年至2023年,该项收入分别为350.68亿元、341.21亿元、280.77亿元、227.79亿元和172.48亿元。2024年,该收入延续下滑趋势,降至129.19亿元,同比下降25.10%。
此外,中信金融资产的不良债权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自2023年起也出现大幅恶化。2023年,该指标录得-8.93亿元,较上年下滑约66.03亿元。进入2024年,公允价值变动亏损进一步扩大至-90.69亿元,同比增亏81.76亿元。
虽然不良资产主业经营压力依然较大,但中信金融资产2024年的总体业绩却创下了阶段新高。
数据显示,报告期内,该公司收入总额达1073.59亿元,同比增长53.48%,而上次收入总额超千亿还是2019年,实现归母净利润96.18亿元,同比增长444.62%,创2017年后新高。
事实上,中信金融资产得以走出亏损“泥潭”,很大程度上依靠投资收益的支撑,特别是银行股投资带来的贡献。
具体来看,2024年,该公司的其他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实现99.32亿元的收益,而2023年同期为-24.95亿元。此外,该公司实现股息收入58.66亿元,而2023年同期为8.83亿元。
以光大银行为例,截至当前,光大银行的股价为4.13元/股,较此前3.35元/股的转股价格上涨了23.28%。此外,2023年、2024年,中信金融资产获得来自光大银行的股息收入共15.19亿元,进一步增厚了其投资回报。
此外,在进一步推进投资配置的议案中,中信金融资产还详细列举了投资中国银行和光大银行所能带来的投资收益。假设在2024年年初就完成增持,仅2024年上半年,中信金融资产就将从光大银行获得4.08亿元投资收益,从中国银行获得公允价值变动收益6.37亿元。
不断进击的中信金融资产
聚焦银行股投资的同时,中信金融资产也在持续拓展其他领域的投资布局。
5月15日,信质集团发布公告,中信银行与中信金融资产签订协议,转让信托受益权。此次变动后,中信金融资产通过信托和资管计划间接持有信质集团1.04亿股,约占总股本25.48%,成为第一大股东。
公开资料显示,信质集团主要从事各类电机及其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发电机定子铁芯供应商,其中汽车发电机定子销量占全球市场的45%以上,电动自行车定子及总成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5%。
除此之外,2025年4月10日晚间,大秦铁路也曾发布公告称,中信金融资产通过委托设立的单一资产服务信托——中信信托壹号资产服务信托项目,在二级市场增持大秦铁路201.25万股股票,交易均价约为6.68元/股。以增持均价计算,中信金融资产此次增持耗资约1344.32万元。
本次增持后,中信金融资产合计持有大秦铁路A股票10.07亿股,占大秦铁路已发行股份总数的5.00%,为大秦铁路第二大股东。
据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中信金融资产自身共出现在14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行列,包括光大银行、大秦铁路、招商公路、上海莱士、中山公用、华电能源、四川双马、中航沈飞、中利集团、杭氧股份、*ST仁东、傲农生物、哈投股份以及步步高,持股市值合计约为353.71亿元。而2023年末该公司仅出现在8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行列,持股市值约为225.01亿元。
除中信金融资产直接投资的上市公司外,中信金融资产出资成立的信托产品也频现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行列。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中信建投证券-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建投-先锋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共出现在6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行列,包括洛阳钼业、双良节能、华茂股份、华达新材、永信至诚、兆讯传媒,持股市值合计约为10.64亿元。
此外,据港股披露易数据显示,2025年下半年开始,中信金融资产不断增持中煤能源H股,持股数量从2.11股涨至4.12亿股,持有港股比例从5.13%上升至10.03%。
截至当前,中信金融资产持有股权超过5%的港股公司共有6家,包括中国银行、中信银行、中信股份、中煤能源、北京能源国际以及进腾集团。
从中信金融资产年报数据来看,2024年末,该公司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总额达3378.31亿元,同比增长203.15亿元。其中,上市的权益工具规模增长最多,达145.98亿元。
整体来看,加码资本市场,特别是银行股似乎成为了中信金融资产的破局良方。
- 上一篇:赵丽颖瞩目影人
- 下一篇:网红咖啡店老板厕所偷拍长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