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2025半年考: 126万辆与组织结构重组

  • 2025-07-09 01:23:29
  • 657

2025时间过半,在奇瑞汽车宣布半年销量126万辆喜讯没过几天,突然传来重大调整。

7月7日,《小民汽车观》从官方渠道获悉:奇瑞公司根据战略目标和发展需要,即日起成立奇瑞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下设星途事业部、艾虎事业部、风云事业部、QQ事业部四大事业部。

星途品牌作为奇瑞高端品牌的定位不变,其国内业务事业部的组织和职能,整体纳入奇瑞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四大事业部中,星途事业部聚焦高端品牌星途,艾虎事业部聚焦经典产品艾瑞泽和瑞虎,风云事业部聚焦新能源品牌风云,QQ事业部聚焦小车产品,实现战略聚焦、资源整合、强化协同、品牌向上。

奇瑞汽车执行副总裁李学用,兼任奇瑞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总经理。

在第三季度开始冲刺上市冲锋号已经吹响的关键节点,奇瑞这个看似寻常的组织调整背后,到底有什么深意?背后是前瞻性布局?还是为资本准备的叙事?

销量增长与结构性隐忧

在目前中国车市内卷到窒息的大环境下,其实从上半年上126万辆的销量数据看,奇瑞汽车的成绩是非常亮眼的。

但仔细分析所售车型构成,会发现奇瑞传统燃油车占比仍高达71.5%。新能源虽然实现98.6%的暴涨,但359380辆的销量,与头部阵营相比仍有差距。其中值得玩味的是,华为赋能的智界品牌6月销量降至2459辆。

这些数据反差,也暴露出奇瑞在新能源转型中的结构性矛盾:多品牌战略确实带来规模效应,却也导致资源分散。风云系列仍在起步发力,8款在售车型无一月销过万,星途押宝星纪元系列却在30万级市场久久难破局,这估计是促成此次事业群重组的关键动因。

除了成立国内事业群,奇瑞的全新架构中,其实还有之前公布的将原本平行的12个研究院压缩为三大创新中心,这种"外科手术式"的调整直指研发效率痛点。

星途事业部保留高端定位却纳入大体系,既规避了与智界的同质化竞争,又能共享奇瑞的供应链优势。风云事业部独立运营混动产品线,反映出奇瑞对鲲鹏超能混动C-DM技术的自信——这款续航达2000km的系统,已搭载在83%的新上市车型上。

而QQ事业部的设立,则是针对微型电动车市场的新博弈,毕竟比亚迪海鸥成功在前、五菱宏光MINI EV跟随在后,已验证该细分市场的爆发力。

为资本市场的未雨绸缪?

此次组织结构调整,时间选择也很微妙。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在多个场合表示:奇瑞汽车3季度全力冲刺赴港IPO。

从集团层面来讲:对下半年市场竞争,奇瑞集团也确定了推进品牌向上、市场向外、技术向未来、产业向生态链高端、管理向卓越的 "五向" 战略。

众所周知,奇瑞是国内车企出口海外的先行者和冠军。数据显示,奇瑞上半年海外销售了550270辆,保持3.3%增长,但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

在俄罗斯、中东等传统优势市场渐趋饱和的背景下,奇瑞国内业务的重组显然是为赴港IPO准备更清晰的故事线。李学用挂帅释放出明确信号:这位曾带领捷途实现33.9%增长的悍将,需要复制成功经验到整个奇瑞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明天(7月8日)风云A9L将正式上市,这款定位"532混动"的旗舰轿车,据说已经收获5.3万盲订订单。大胆猜想一下,风云A9L今后的发展,是否将成为检验新架构协同能力的第一块试金石?

《小民汽车观》还观察到一个细节——奇瑞整体在智驾能力上也需要合力进行突破,以跟上友商步伐。比如雄狮智驾3.0系统的研发进度,或许能解释此次变革的紧迫性。当友商已在15万级车型普及城市NOA时,奇瑞上个月的自动驾驶实验室才刚完成整合。

在市场战争的前线,奇瑞的降价策略同样值得警惕——瑞虎8降至7.49万起,风云T9直降2万,这种以价换量的打法,长久来看难以持续。而事业群模式谋划的,是通过集约化管理降低内耗,正如捷途纵横G700研发中采用的跨部门协同机制,使新车开发周期缩短30%。

小民说:

这次宣布成立奇瑞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对奇瑞集团来讲,有点像多种因素合力下的顺势而为。所有人都明白:在新能源渗透率突破60%的2025年,任何车企都难靠单点突破取胜。126万辆的里程碑,既是对"技术奇瑞"战略的肯定,更是对体系能力升级的倒逼。比亚迪是用垂直整合定义行业标准,吉利凭资本运作构建生态圈,而现在,奇瑞暂时没想那么多,只是选择回归商战策略之一——在冲锋号吹起的时候,要把有限的子弹,从最能穿透市场的枪管里打出去!